世界银行报告“解密”上海教育缘何世界最强(13:21)

世界银行报告“解密”上海教育缘何世界最强(13:21)

下载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以阅读、数学、科学能力为代表的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最早开始于2000年,每三年进行一次,旨在评价学生对充分参与知识主导型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上海从2009年开始代表中国大陆参与这一测试,在60余个参试国家和地区中连续两届蝉联数学、科学、阅读三个单项的第一和总分第一,引发世界对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关注。上海教育成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其高效强大的教育体系是否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复制和推广?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关于上海教育的最新报告《上海是如何做的?》为我们详细剖析了“上海秘密”。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就此专访了报告主笔、世界银行高级教育专家梁晓燕博士。请听报道:

正在上海参加由世界银行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公平与卓越: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的梁晓燕在电话专访中首先指出,世界银行早些时候提出了在所有成员国消除极端贫困并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两大愿景目标,而教育在推进相关扶贫和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世行一直非常重视对教育项目的研究,并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进步。上海在校中学生连续两届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中名列全球第一,这值得世行的关注。

梁晓燕:“这个第一指的是15岁的、随机抽样的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里面的成绩,上海的学生遥遥领先,尤其数学,它不是一般的领先。一个平均的上海15岁的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与经合组织国家一个15岁的孩子相比,相当于上海的学生多接受了三年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从世行的角度来讲,我们以前学习过芬兰的教育,也研究过新加坡和韩国的教育。那么现在很清楚,上海遥遥领先,对我们来说非常自然,我们想要了解上海,了解它的政策、它的做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可以用来帮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帮助它们的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以及扶贫等等……”

据梁晓燕介绍,来自上海市153所学校的近6000名中学生参与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结果同时显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是全球最小的,说明上海的教学系统除了成绩出色之外,其均等性也是位居全球榜首。一些国内外媒体就此对上海参加测评样本的代表性提出了质疑,怀疑是选择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生来做测试。对此,梁晓燕进行了澄清说明。

image
图片由梁晓燕提供
梁晓燕:“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一个国家愿意加入测试以后,经合组织就会派一个团队、住到这个国家,然后用它的方式来进行抽样。所以,不管是上海、不管是新加坡、还是芬兰、美国,它的抽样框架和方法都是严格按照经合组织要求的,这是第一个想要澄清的地方。那么技术上它怎么操作呢?它一般是从在校的学生开始抽,会以学校为单位,会从各种各样不同类别的学校中间抽取,每种类别都可能随机抽几所;然后在学校里面对这个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再随机抽。所以,它有层次在里面,而且方法也是严格按照经合组织的要求。”

此次由梁晓燕主笔的报告题为:《上海是如何做的:排名世界第一的教育系统带来的启示及经验教训》。报告由她的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张民选团队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合作完成。报告在深入分析了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政策及其在学校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所产生的影响后指出,上海市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教育体系之一,因其将精明的教育政策转化为优异的学习成果。

梁晓燕:“世行在前几年开发了一个所谓的‘benchmarking(标杆)’,专门衡量教育领域政策的有效性。它在每个领域、比如说教师领域,有一些特定的indicator(指标),然后每个指标就会衡量,从1到4,1就是最不发达的领域,4就是最成熟、最发达的领域。当我们把这个工具搬过来评测上海的教育系统的时候,我们一共检查了它24项教育政策,其中涉及教师力量、学校财政、学校管理自主权以及学生评估等等。基本上在所有的24个政策当中,上海的得分都是在‘成熟’、甚至是达到最高级的评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上海在系统层面确实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那些政策,就是教师、学校财政、学校管理和学生评估这几块当中,上海的系统确实是、应该是在世界上最强的系统之一。”

世界银行高级教育专家梁晓燕指出,来自世界银行和30多个国家的共计130多名教育官员、其中包括超过25个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早些时候第一次齐聚上海,探讨上海基础教育的成功秘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之外,上海的教育政策能够在学校层面普遍得到精心实施,而且很多政策的实施深度和广度都高于宣传口号。此外,上海在教师培养、支持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也非常突出,因为教师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所有举措的核心所在。

梁晓燕:“比如吧,在中国(其他城市)也一样,上海的教师是有等级的;成为教师以后,还有五级可以升级。这样一个政策听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很多国家都是没有的。包括在美国,一个人有一张证书就是老师了,它没有说可以成为高级老师、甚至特级老师,现在我们上海又有了教授级的教师。这其实是对专业的尊重,给一个专业升级的空间。还有一个(秘诀)就是我们中国比较有特色的所谓教研体系。中国的教师标准和要求里面要求他们参加教研活动,教和研、teaching and research是两个很重要、连在一起不可分的方式。我们认为很自然的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很多国家不理解,很多人都问:我们是老师、是一个practitioner、是一线工作者,怎么还会要我们从事研究呢?到底什么样的研究?然后我们上海的老师、校长、包括区里和市里的教研员就和他们解释说:你要真正的做好一个老师,必须要有自己能够研究、能够反思的能力;因为你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而且学生拥有不同的能力,每天对你都应该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你才会不断去思考:为什么我这个教学方法对这个孩子适用,但对另一个孩子却没有适用呢?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来让这个孩子也能理解呢?这是另外一个所谓的‘上海秘诀’。这种体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覆盖我们全国的学校,这种教研体系其实很难复制,但他们觉得特别耳目一新、想去尝试……”

image
世行测评发现,上海教师需参加严格的上岗前培训,并在上岗后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这一切基本上在合作和支持的氛围中进行。数据显示,上海教师平均约将其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其余时间则用于备课、批改家庭作业、听其他教师讲课,并参与其他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此外,上海教师需接受系统的考核,要求必须经过一年试用期,能够因表现优异而获得奖励,也有机会根据绩效获得晋升资格。同时,校长也是教学带头人。

世行此次发布的报告还强调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在经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的成绩最好的学生中,上海市弱势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表明相关持续举措确保了这些学生能够享有优质教育。2013年,上海市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总数为120万,近半数为农民工子女,其中约77%就读于公立学校,其余23%就读于私立学校。

梁晓燕:“十年以前,上海大概也就1300万人口,现在是2400万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人口,主要都是流动的农民工。这对城市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都会造成压力,包括我们的学校。在这个前提下,你再来看上海现在取得的成绩,确实是非常不一般。目前在上海,我指的是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所有学生当中,超过40%的孩子其实是非上海户籍人口;如果今年再去做测评的话,我估计可能达到一半的学生都是非户籍人口。我们也看了一下它具体采取的一些政策,包括对一些弱势儿童提供免费(入学)、书籍、甚至提供家庭补助等等,确实觉得上海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所以给它打的分数也是很高。当然,它还是有不足之处,这一点报告也提到了。举个例子,农民工子女要想进上海的公立学校,它虽然可以不要求有户口,但还是要求有其他的证件,比如父母工作的证明或者在当地居住两年以上的证明等。听上去比较简单,但有些孩子可能也不能拿出这样两种证明,所以还是会有一些劣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孩子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段九年毕业以后,农民工儿童、非上海户籍的孩子只能进入职业高中,其实并不能进入真正的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他们还是处于一种弱势。所以还是有待提高,但进步很大。”

image
世行此次编撰的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确保上海在未来能不断更新并完善其教育体制。例如,报告呼吁加大对弱势儿童的援助力度,进一步放宽入学资格门槛,以便使更多农民工子女可以进入当地公立学校或政府赞助的私立学校就读。报告注意到,目前中考成绩严格决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而且教师和其它资源禀赋方面的长期累积性差异进一步加大了各科目教育质量的差异。因此,世行建议上海可考虑试点取消中考,像发达国家一样延长综合教育,推迟分流到10年级或12年级学生,同时增强课程多样性。此外,上海市学生普遍表示其不幸福程度及来自家长的压力大于其它国家城市的学生。报告就此指出,应找出学业成绩优异与学生社会情感健康之间的更合理平衡点,并呼吁家长、社区和全社会在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图片由梁晓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