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陕北扶贫贷款项目让农民拥有资源决策权(9:22)

世界银行陕北扶贫贷款项目让农民拥有资源决策权(9:22)

下载

世界银行集团在2010年10月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在河南、重庆和陕西三个省市启动实施了“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近11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1亿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500万美元,国内配套3亿7300多万元,覆盖三省内2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区、770个最贫困的行政村以及12万贫困户,将使超过50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这是世界银行在扶贫领域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的第五个大型综合性扶贫项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创新方法,通过社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参与方式,把决策权下放到村一级,让农民集体自主确定本社区的需求和优先发展重点,以公平、公开和透明的方式规划和选择本社区的子项目。五年时间过去了,该项目的成效到底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到位于陕北的宜川县试点去走走看看。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音响,陕北民歌)

位于陕北高原上的宜川县风景如画。然而,这附近因为水源不足,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2011年,宜川县的佛庄村首批获得了世行扶贫贷款;当地村民第一次有机会来决定扶贫资金怎么花。经过反复讨论,他们选择了先把村里的路修好。杨树民是佛庄村社区主导发展项目决策委员会的主任。

杨树民:“村里原先只有条土路,条件很不好,出入过车子压得都是沟……通过群众协商、开会商量,最后群众觉得要把路先修好,才建成了现在这条公路。”

这是世界银行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个全新尝试——社区主导型发展模式,也就是让农民自己决定扶贫资金的用途,自己管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一切都由接受援助的当地农民自己说了算。在宜川县的寨子村,这里的村民就选择了不同的项目。据寨子村社区主导发展项目决策委员会主任马明芳介绍,当地大部分农民都依靠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作为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地区虽然总体气候干旱,但短暂的雨季却能把流淌在村民房屋和田地之间的小溪变成无法跨越的河流,汛期有时长达一个多月。村民最担心的就是在苹果成熟时节小河发大水……

马明芳:“到了雨季的话,到了采收期间,老百姓过不去河,有些就没有收成了。村民们提出了好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投票,产生修桥的投票比例占得是最大的。最后,我们就决定了修建这座桥!这座桥建成以后,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益是很大的。你像现在苹果成熟了,咱们要采摘苹果;过上这个采摘期,农民收入就高了。”

52岁的薛花婷就住在寨子村。她有三亩苹果园,全家几乎完全要靠果园的收成来维持生计。曾经有两次,苹果成熟时节小河发了大水,过不去,苹果掉下来都烂在了果园里。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得到政府的拨款,修什么都由乡政府决定,现在由村民自己投票决定,她认为这能直接解决村里最紧迫的难题。

薛花婷:“我那果园就在这边,就在桥这边。没有修桥以前,要是水大了,就过不去了,采摘果树就有点困难。桥修好以后这还就方便了。这还就是水再大,我也可以到达田里……”

村民不仅决定如何使用资金,做出决定后,一切采购、招标、监工、验收、直到项目成果的维护,都由村民自己分工,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实施。这一农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方式还被用于同一个世行扶贫项目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农村发展基金互助社。村民在得到项目款后,自己组织成立互助社,选出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开始接受村民的贷款申请,以此来解决农村借贷难的问题。杨树民是由村民选举出的佛庄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他介绍说,当地村民的贷款主要都用于苹果园。

杨树民:“(贷款)都用到买化肥上,还有挂袋上,还有建园上,防霉网上……现在这个果树对群众很重要,因为群众现在不种粮食、不种什么,全靠苹果树维持生活。”

从2013年开始,佛庄村等社区每年可从世行项目获得25万元资金用于互助社放款。46岁的张贤珍是贷款社员之一。像村里很多村民一样,她家也靠种植花椒和核桃来维持生计,日子一直过得非常拮据。她一直想种些苹果来增加收入,可是实在没有钱来买树苗。邻里乡亲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她张不开口借钱。她也想过从县上的银行贷款,可是繁杂的各种手续让她望而却步。现在拿到了互助社的贷款,张贤珍终于买了树苗,建起了果园。

杨树民告诉记者,在一个人人都互相认识的村落,一般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骗贷风险似乎都能被轻松化解。大家都知根知底,想拿钱去干点什么很难瞒过其他村民。赖着不还钱?那以后在村里还做不做人?即使这样,理事会还是制订了一些具体的规则,一方面争取让贷款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也要让资金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比如,每笔贷款必须有两个担保人;第一次贷款不能超过3000元;及时还款,有信誉后,第二次可以贷款5000元,但最高贷款额一次不能超过1万元。贷款期限基本都是一年,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笔逾期未还的贷款或者违约事件。

自2010年以来,“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已在河南、重庆和陕西三个省市全面实施,其中陕西省有十个县参加了这个项目。世界银行负责该项目的高级农村发展专家曹文道表示,“整个项目的核心精神是给贫困社区赋权,就是把项目资金的使用权完全交给老百姓,真正做到民享、民用、民管、民受益。”在陕西省外资扶贫项目中心主任杨向岭看来,这个项目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杨向岭:“通过这个社区参与的方式过程中,对老百姓的能力的提高是功不可没。贫困地区老百姓原来基本就是说,是咱们让他们干什么,现在他是我要干什么。通过这个项目实施以后,他会积极地想办法、出主意,我们怎么来干,怎么干了以后效果更好。我们总结这个项目确确实实给我们陕西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这十个项目县,带来了一些非常巨大的效果……”

杨向岭表示,农民做主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任不管。实际上,当地政府仍然要做很多事。除了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和世行专家一起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外,政府部门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为了帮助当地居民更迅速地接受、理解这种新的理念和工作方法,项目办招聘了一批受教育水平较高、又了解当地情况的项目协调员。这些协调员可以经常性地回答村民的问题、并帮助协调村民和政府的沟通、确保项目按照设计的方式进行。

据世界银行统计,由社区主导实施的村级基层设施建设节约成本20%以上,农民对基础设施满意度达93%。截至目前,项目成立互助社272个,总计发放互助资金1亿2000多万元人民币,还款率达到99%,贫困农户参与率70%,妇女参加率60%以上。世界银行表示,在中国贫困地区开展的社区主导型发展机制和村级发展互助基金试点项目,通过增强农民和基层社区的发展意识和反贫困能力,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扶贫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