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目标已实现 消灭艾滋病毒尚需努力(6:25)
2015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截止期限,在这一年,联合国确认:千年目标中有关遏制并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卫生目标已经实现。也正是在2015年,世界领导人在联合国峰会上又通过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30年彻底消灭艾滋病的目标。面对这一新目标,我们还有多远的距离,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最终战胜艾滋病魔呢?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际,联合国系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艾滋病规划署纽约办公室负责人布兰德(Simin Bland)在纽约总部举行了记者会。
布兰德: “世界艾滋病日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在此刻缅怀那些因为艾滋病而失去了生命的人,我们同时要总结经验,面对前面的挑战。这一天也是一个让世界重新承诺消除这一疾病的契机。”
世界在应对艾滋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00年以来,新发感染病例下降了35%,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减少了25%:遏制并扭转艾滋病毒传播的千年目标已经实现。
布兰德指出,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艾滋病仍然是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迄今已造成约4000万人死亡。
布兰德: “我们面前仍然有一些令人清醒的统计数字:每年仍然有2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仍有超过100万人因此而死亡。在世界的某些地区,根本上没有什么进展。特别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的感染增多。因此现在不是自满的时候,工作尚未完成,事业尚未成功,进步是脆弱的,而且还有可能逆转,艾滋病疫情还未结束。”
尽管全球艾滋病毒的新发感染人数总体下降,但重点人群中的青少年感染却有所上升。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2014年,在亚太地区15到19岁的青少年中,有5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毒,占全部新发感染的15%。目前亚太共有约22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其中在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泰国与越南十个国家,10到19岁的病毒携带者占亚太地区总数的98%。新发感染在年轻的男同性恋者以及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中比较突出,同时也与危险的性行为增加有关,如拥有多个性伴以及未坚持使用安全套。
布兰德指出,世界应对艾滋病的努力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大力推广。
布兰德: “我们并不需要追溯到很远,在80年代和90年代,感染上艾滋病毒意味着不可避免地被叛了死刑。但现在的好消息是情况已经变了――如果你幸运地生活在一个能够获得药物治疗和保健服务的地区。”
为抗病毒药物的推广铺平道路的是价格的大幅下降。十年前,为一名艾滋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一年需要1万美元,现在已经降为100美元。目前,全世界370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有将近1600万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包括1100多万非洲人。
布兰德: “2011年通过的高级政治宣言呼吁到2015年让1500万人获得治疗。秘书长今年7月在亚的斯亚贝巴宣布,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发布了新的指南,建议要确保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能够立刻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加速‘快速道’应对战略。”
所谓的“快速道”战略是到2020年实现三个“90”的目标,即让90%的艾滋病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知感染的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90%服抗病毒药物的人血液中检测不出病毒。这是保证在2030年实现消灭艾滋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经之道。
布兰德: “如果我们要推进快速道战略,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疫情,我们需要更多的投入。目前,全球每年应对艾滋病的资金在200亿到220亿之间,到2020年,将需要300亿到310亿美元。其中低收入国家需要74亿美元,中等收入国家需要100亿美元,高收入国家需要140亿美元。我们如何能筹集资源呢?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测试、诊断和治疗方面做出更多创新,降低成本,同时国际捐助方要保持势头,另外要调动更多的国内资源。”
在中国,估计2015年约有85万艾滋病感染者,但其中有三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中国全人口的艾滋病感染率处于0.06%的低值,然而在一些重点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相对较高:在性工作者中为0.2%,注射吸毒者为5.9%,男男性行为者为8.0%。到2015年10月底,中国约有36.6万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仅占感染者的四成。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