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2030发展议程 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 ——专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10:47)

落实2030发展议程 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 ——专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10:47)

下载

近年来,非洲经济年均增速达到5%,成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一个亮点。拉动非洲经济稳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仅源于资源行业的繁荣,而且来自包括电信、交通、金融、娱乐、餐饮、房地产等在内的服务业。然而,非洲服务业并没有创造出足够数量的就业,当地“有增长、少发展”的现象仍然突出。为此,在非洲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期,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来创造就业、支撑现代化进程,成为多数非洲国家的战略抉择。早些时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第70届联大举行的间隙与非盟、联合国非洲特别顾问办公室、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举办了高级别会议,表达了对非洲工业化的大力支持,并强调非洲工业化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重要方式。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就此专访了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请听报道: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今年年初,第二十四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非洲2063年发展规划”及其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并在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技能培养和商业环境变革、释放青年创造力和能量、加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转型、实现非洲粮食自给等方面设立了多个项目,这引起了工发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巨大兴趣……

李勇:“为什么呢?因为工发组织的主要发展目标现在就定为: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支持成员国进行工业化。它们内在的需求和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另外一个巧合点就是2030年发展议程,这里面有17个发展目标,第9个发展目标就是:包容、可持续的工业化,基础设施和创新。这个内容又是我们全球的发展目标,所以工发组织有义不容辞的、很重、很巨大的历史任务,来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非洲。48个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都在那里。会议结束以后,我们会有一个政策文件,就是怎么样实际贯彻2030发展议程、实行非洲工业化进程这么一个政治性文件。文件发表以后,我们会带动一些实际的行动,包括一些具体的联大决议,或者有些国家可能要大幅度地加快它的工业化进程。”

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没有任何发达国家不是通过工业发展实现人民高收入目标的。李勇表示,远至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近至二战以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都通过制造业实现了经济腾飞。虽然非洲国家独立数十年来一直在探索经济多元化之路,但收效甚微,而且“有增长、少发展”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究其根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李勇:“它有一些历史原因。这个地区本身工业化基础就很低,很多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是零。然后,全球发展援助以往是经常集中在社会发展。我们的千年发展目标,八个领域,几乎没有一个是对经济发展做出明确的政策支持的。所以新的2030发展议程中的17个发展目标有三个支柱:一个是社会领域,再一个是环境领域,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经济发展。现在到了一个历史时期。(非洲工业化)得到内在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也是全球发展的需要。现在全球处于一种状态:发达国家搞工业‘4.0’、第三次工业化革命,而另一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零发展程度,这在全球是不平衡的,不可能实现我们的减贫目标。所以我觉得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使最不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推进工业化来实现最终的目标: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

针对非洲工业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向前推进的问题,李勇坦言,国际社会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特别是如何汲取历史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先发展、后治理和急功近利”的覆辙,同时寻找到真正适合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项目等。李勇在专访中指出,非洲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来推动所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李勇:“有的国家矿产资源很丰富,像赞比亚的铜矿,它就可以利用铜矿资源发展一些当地的工业,这个就可以创造就业;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包括妇女发展、社会公平、更公平的增长和分配资源等,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解决。还有一些国家,像埃塞俄比亚,它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500多万人口,同时它的牲畜拥有量是人均一头,说白了就是人均有一头牛。这么多的牲畜,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工业、(形成)价值链的话,那你想象可以创造多少就业?使他们从农民、从一个温饱的阶段到一个小康的阶段能够发展的更快。所以我们现在在支持它的农业工业化园区,农业设施的加工、产品的加工、价值链的开发,像纺织业、皮革加工等,变成一个轻工业的生产基地。所以,它的发展,利用什么资源、发展什么战略,完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非洲)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有资源,有人力资源,有矿产资源,如果加上领导人的英明决策,愿意为人民、为国家推进这方面的进展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

李勇表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在为非洲工业化行动提供全力支持,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技术援助项目,支持在非洲国家发展小水电、农产品加工、可再生能源开发、人员培训、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及环境保护等。另一方面,工发组织近两年来推出了一项创新支持政策,即帮助条件成熟的国家推进对整体工业化进程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项目,而不再是零敲碎打的小项目,以此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并公平地分享成果。

李勇:“这个政策的具体化,我们选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埃塞俄比亚,一个是塞内加尔。我们坐下来和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东道国一起来做它们本国的工业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国会、议会批准以后就变成它们国家一个法定性的文件。现在我们就是在实施这个文件,在这两个国家进行推进。具体做法就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六个工业园区,一个农业的、一个皮革的、一个是轻工业,还有再生能源环保的等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来,这种做法在亚洲国家上个世纪的时候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包括中国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的进展、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我们想把这些经验带到非洲国家,使它们首先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第二个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第三有一个很好的实施的网络,最后一个就是要有好的政策。现在很可喜的就是,埃塞俄比亚已经全面推开,进展非常快,成千成千的就业创造出来。塞内加尔第一个工业园区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就可以投入运行,将创造大量的就业,使两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能够得到增长。”

李勇说,中国工业化发展成绩斐然,其中有不少经验可以与非洲分享。2008年7月在北京成立的工发组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就是一个中国与非洲合作互助、共同推动工业发展的平台。李勇建议,在战略导向、制定政策、吸引外资、市场衔接等方面,中国和非洲都拥有广阔的交流空间。

李勇:“中国的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工发组织80年帮助中国政府派出第一个考察团,是考察什么呢?考察工业园区,考察六个国家。中国当时是向别的国家、别的地区去学习工业化的进程、怎么操作的……但中国政府的政策很好,改革开放,这个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加上国际经验的学习、引进,发展了工业;三十年的过程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资源、产品极度匮乏,到一个全球的制造业大国……这个过程我想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想把这些故事变成非洲的故事,让这些国家能够根据它的国情来学习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能够提升它的工业化发展,最终解决它的贫困和减贫问题。”

李勇同时指出,在非洲向中国借鉴、学习工业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一些经验教训,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工发组织特别强调“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个方面,中国同样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传授给非洲国家。同时,非洲国家也正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路径,在促进减贫、就业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资料图片。联合国电台图片/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