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核恐怖主义威胁的有利武器-----核法证学(5:50)

打击核恐怖主义威胁的有利武器-----核法证学(5:50)

下载

自1995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记录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约2500起非法使用、运输、持有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的事件。这一的数字再次说明:在当今世界,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或许已经大大降低,但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却“阴魂不散”。在截获和侦破贩运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案件的过程中,核法证学(Nuclear Forensics)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将核法证学纳入了其核安全计划,并积极致力于帮助各国加强在运用这一学科方面的能力。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在全球留下了大量核材料库存。前苏联解体后,由于疏于管理与控制,一些核材料流散,对全球安全构成了重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截获非法核材料与其他放射性物质,并识别被截获的材料的特征,对其追根溯源,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学科:核法证学。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司司长卡马尔·姆拉比特(Khammar Mrabit)介绍说,核法证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核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姆拉比特:“核法证学是法证学的一个分支。作为国家核安全框架的一部分,核法证学的目的是分析截获的非法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以便支持相关执法和调查活动,并对这些材料的使用、生产和储存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随着对核恐怖主义威胁的认识不断加深,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99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起了一个有关非法使用、运输、持有、偷窃核物质和其他放射性物质事件的数据库。截至2013年底,一共有125个国家参与了这一数据库项目。在2014年之前,数据库一共记录了由会员国报告的经确认的2477起这类犯罪活动或事件。

1996 年,在八国集团核不扩散专家组的主持下,为打击非法贩卖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成立了“国际核走私技术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主要目的是在开展核法证学方面提供技术合作和协作。

为解决核安保包括侦查和应对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犯罪或擅自行为而制订的最新国际文书则是《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该公约于 2005 年4 月经联大通过,并于 2007 年7 月7 日生效。依据这一公约,各缔约国有义务使各种涉及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的违法行为列为刑事罪行。

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司司长姆拉比特指出,在这些国际机制和各国的核安保框架中,核法证学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姆拉比特:“核法证学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提供有关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与历史的信息,帮助进行分析,并促使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改善国家安全。”

今年7月7日至10日,来自世界各地的350多名专家出席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维也纳总部举行的“国际核法证学进步大会”,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关核法证学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副标题是“打击不断出现的管制外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构成的威胁”。大会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国际核走私技术工作组、国际刑警组织以及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倡议共同举办。

姆拉比特:“国际社会不断意识到在应对核安全事件时,核法证学作为一种震慑和支持工具的重要性。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通过这次核法证学国际会议协助在这一领域全面交换有关最新技术和方法的信息。”

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致力于将核法证学支持活动包括在其核安全计划与项目之中。自2009年以来,该组织为来自89个会员国的420多名专家提供了核法证学方面的培训。该组织还在其2014至2017年核安全计划当中凸现了核法证学在国家核安全措施当中的有效性。

姆拉比特:“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在这次会议上评估核法证学作为国家安全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的作用,介绍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就相关经验和教训交换意见,同时审议这一领域的现行做法,确认如何改进分析工具,并讨论如何在所有会员国,确保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加强核法证学的能力并进行能力建设,使相关核法证学项目得到执行并具有可持续性。”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