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中的女大使系列节目之三――立陶宛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尔莫凯特(7:04)

安理会中的女大使系列节目之三――立陶宛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尔莫凯特(7:04)

下载

安理会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使命,它可以代表国际社会决定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采取集体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理会是整个国际社会集体生活当中“权柄最大”的机关。安理会的会议厅传统上一直由清一色身着黑色西服的男性主宰,出现在这里的女性往往是凤毛麟角,或者被视为点缀。但当历史的 时钟走到2014年时,格局发生了改变:安理会15个成员中首度出现女性占三分之一的局面。这毫无疑问是争取两性平等和赋权于妇女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我们将陆续通过《安理会中的女大使》系列节目为您介绍这些非凡的女性外交官,展示她们对国际事务和女性角色的思考。在今天的节目中,为您介绍的是立陶宛常驻联合国代表雷蒙达•穆尔莫凯特女士(Raimonda Murmokaitė)。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音响:立陶宛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尔莫凯特主持安理会会议)

这是立陶宛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尔莫凯特2月份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时主持安理会的会议。2月12日安理会就保护武装冲突中的平民问题举行公开讨论会。穆尔莫凯特在接受采访时说,力争国际社会在对平民予以保护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并采取适当行动是她担任轮值主席期间的一个工作重点。

穆尔莫凯特:“(英文)就个人来说,我认为2月安理会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对人的关心方面。 在冲突和困境下的平民进行保护。还有什么别的事情比这更重要?安理会还有什么事项比这更重要?有70多个国家在那次讨论会上发言,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保护平民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团队,这是对我们的奖赏。”

今年55岁的穆尔莫凯特在立陶宛外交部任职20年,曾担任西欧处和政策规划处处长、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司司长及部长办公室无任所大使。 2009年至2012年期间,穆尔莫凯特担任该国外交部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与人权司司长。2014年1月她开始兼任安理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主席一职。

穆尔莫凯特说,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特别是作为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她的工作非常紧张,而且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穆尔莫凯特:“(英文)工作时间非常长,这是肯定的,而且越来越长,从很多意义上来讲具有挑战性,需要了解许多信息,需要头脑敏捷,面对众多问题,要同时处理多种任务,这对心理上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大规模生命损失相关,如在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和叙利亚等国家, 获得大量与冲突的相关信息后还要做出恰当反应。虽然极具挑战性,但这也迫使你更加努力地工作。作为安理会成员国的代表,你并不是只是坐在安理会桌前听自己和其他代表发言。要知道,在这些字里行间背后意味着人的生命及其脆弱性,而且生命遭到忽视、未得到尊重。作为一个人来说,这对你会产生影响。我们会很自然地作为一个人来就这些事情做出回应。事实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然我们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你必须用心投入,投入自己的整个灵魂,以确保你所做的能够起作用。”

安理会成员国中,2014年出现的5位女性常驻联合国代表分别来自阿根廷、立陶宛、卢森堡、尼日利亚和美国,而且从2月至4月接连担任安理会主席国的正好是立陶宛、卢森堡和尼日利亚。穆尔莫凯特对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非常自豪,称这传达了一个伟大的信息,即赋予女性以权力有着重要意义。

穆尔莫凯特:“(英文)从很多方面讲,我们创造了历史。安理会同时有5名女性代表,这尚属首次,同时三名女大使一个接一个地担任安理会主席,这也是第一次,这传达了巨大的女性赋权的信息,同时传达的信息是妇女能够做些什么,能够做出哪些贡献。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机会,无论性别、来自何地或其族裔和宗教所属。对于许多妇女来讲,这还不能成为现实,这是我们所应该奋争的。 ”

穆尔莫凯特曾经是蒙特里国际研究学院马斯基公共管理学者和伯明翰大学外交与安全研究系的志奋领学者。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立陶宛语和俄语的穆尔莫凯特在外交工作中叱咤风云,但也难免有时感到困扰和沮丧。

穆尔莫凯特:“(英文)最令人困扰不安和令人伤心的是在持续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更多人遭到杀害,更多儿童被征用为儿童兵, 悲惨和恐怖事件仍然在实地不断发生。一方面,自己认为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却感到无能为力,这特别另我困扰。我们所发表的最佳言辞能够转化为行动,给实地情况带来影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安理会在重要问题上往往缺乏团结。我希望看到安理会就有关生死攸关等重要议题上保持团结。如果我们决定实施制裁,以保护人民,对肇事者形成威慑,我希望这些制裁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使人民得到真正的保护。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有罪不罚现象会滋生另一些有罪不罚现象的出现,如果有人一再犯罪,而这个人却逍遥法外,其他人就会效仿。我们必须就问责问题发出明确的信息:任何犯罪责任人不会逃出法网。 ”

郑南,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UN Photo/Loey Feli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