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可持续城镇化发展之路在联合国得到推广(6:42)

中国新型可持续城镇化发展之路在联合国得到推广(6:42)

下载

中国的城镇化正迅猛发展,目前城市居民人数达7亿5000万,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1亿,届时城镇化率将达到60%。为了使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分享经济社会进步的硕果,并过上具有尊严、安全和健康的生活,中国政府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措施 。这一思路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与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7月8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有关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为,中国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之路为全球做出了表率,全球正致力于制定和实现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中国的范例值得各国借鉴。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与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7月8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代表餐厅”以“新型城镇化道路 – 中国推动建立可持续性城市的举措”为题举行高级别午餐研讨会,围绕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在讨论会上首先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所推行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将大大增加市场规模,为世界创造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机遇,为全球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贡献,也丰富了国际社会城镇化进程的集体经验。

刘结一:“(英文)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并具有包容性。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福祉方面。教育、就业、社会安保网络、公共卫生服务是城镇化议程的优先事项,应尽一切努力确保每个人享有发展带来的红利,并过上美好的生活。”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是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主管该部门的吴红波副秘书长讲话指出,中国所推行的城镇化道路将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经验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同时中国也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范例和经验。

吴洪波:“(英文)过去20年来,在城市化方面,我们改变做法,以更加综合的方式,强调从人的层面着手。我们认为,城市不仅仅只是基础设施,这固然重要,但城市还是理念、商务、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枢纽。如果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人人享有基本服务、住房和自由流动,城市就可以促进建立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持续的社会。”

组织此次研讨会的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秘书长何志平向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介绍了中国五千年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他指出,过去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的作用是征税、考试、进行贸易和商务等活动的行政中心,城市依赖农产品而生存;传统上,中国重农轻商,这使得中国古代城市化发展有限。在明清时代,城镇化几乎为零。而从1949年起,中国城镇化进程开始起步,但步伐缓慢,只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农村人口大量涌入拥有众多就业和经济机会的城市, 从此中国城镇化迅速发展,而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农村人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优越的物质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完善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何志平:“(英文)在过去的35年里,随着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中国开始面临许多挑战,如土地使用问题、移民工人到城市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等,而且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鉴于这种情况,中国领导人采取了科学全面发展策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支柱着手进行可持续发展。 ”

今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了《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其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中国走向经济和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道路。何志平指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实现让每个中国人都过上舒适美好生活的“中国梦”的基础, 这一梦想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秘书长千年发展目标问题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当天在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时对中国推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道路予以高度赞扬。

萨克斯:“(英文)中国正在经历在生活质量、大量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挑战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宣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发展策略的中心,我认为这是一个辉煌的举动,也成为全球的指南,我也非常高兴中国率先倡导将实现城市可持续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

联大主席阿什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奥地利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吉克(Martin Sajdik)以及各国代表和专家以及学术届人士出席了研讨会。

郑南,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