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9:29)

世行报告——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9:29)

下载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也是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社会变迁的反映。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10亿,城镇化率将达到70%,但同时也将面临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围绕“如何开拓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于2012年联合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并于近日发布研究成果报告,为中国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提出了六大建议。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这份题为《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的研究报告由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撰,历时一年多完成,相关七大专题总计超过50余万字,深入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土地、户籍、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来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愿景。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Sri Mulyani Indrawati)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在过去的35年中,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创纪录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不到20%升至2012年的52%,城镇人口增长5亿多。然而,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依然偏低,与人均收入水平不相匹配。到2030年,根据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 70%左右,大约有10亿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如何管理下一波城镇化,是中国成功实现发展目标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英卓华:“(英语)管理好城镇化将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从全球来看,近8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城市创造。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把城镇化的事情做好,很难达到中等或者更高的收入水平,可以说城镇化创造机遇。但城市也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近七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每年有2000万中国人迁入城市,即每个月平均就有180万人,这相当于德国汉堡或奥地利维也纳的人口。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契机,可以进一步改善亿万城市外来人口的生活。只要政策适当,中国有可能在成为全球城镇化典范的同时,战胜污染,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使城市更加宜居,让更多的人受益。”

英卓华援引研究报告强调,高速的城镇化推动了中国过去30年来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成功帮助5亿多人脱贫,而且中国城市大都未出现其他国家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时常遇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大范围的城镇失业和贫困等。但压力正在开始逐渐显现,例如粗放的土地使用导致了低效的城市蔓延甚至空城的出现,污染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耕地和水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等。

英卓华:“(英语)中国领导人正在宣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之前一直是靠投资而不是生产力驱动。但是,投资对增长的刺激效应在城市和全国范围都已减弱。同时,城镇化一直是依靠土地用途转换和土地融资,因而导致了城市蔓延,有时也造成空城和浪费。土地用途转换还加剧了不平等,在被征地农民中造成社会动荡,特别是在城乡接合部。此外,人口迁移存在障碍,人为地造成了城镇化率偏低,抑制了经济机会,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在城市里无法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又一个障碍。雾霾和水质差将国民健康置于风险之下。最后,土地密集型城镇化导致农田减少,造成水资源竞争,加重了污染,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安全。”

英卓华表示,世界银行参与的此项研究为中国提供了实现高效、包容和可持续城镇化的一个路径。这种新模式通过更好地分配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可以比过去更广泛地分享城镇化的收益,而且可以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同时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报告称其为“新型城镇化”;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发挥不同的作用,支持而不是取代市场,允许城市更有机和高效地成长,并且在战略中突出以人为核心。为此,报告结合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情况勾勒出一个全面的一揽子改革方案。

英卓华:“(英语)报告提出的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六大优先政策领域的方向是极为正确的,例如报告首先强调,土地管理和土地所有权是当务之急。由于中国城市扩张主要依靠征用农村土地,目前耕地面积已下降到接近1亿2000万公顷,逼近保障粮食安全的‘红线’。必须扭转这种趋势:城镇化决不能再靠土地融资来推动了。对地方政府征收农村土地用于公共用途必须加以限制。实现农村土地的高效公平利用和用途转换,需要强化农民的产权,按照公平价值给予适当补偿。而城市土地分配也需要由市场价格来驱动。此外,报告指出,中国需要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需要逐步向居住证制度转变。这样可以消除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及在城市之间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我很高兴地看到当局已经宣布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付诸实行。”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Klaus Rohland)就此进一步指出,很显然中国在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某些发展方向是错误的。比如北京,城市的发展从占地空间的角度看,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五环、六环以外,每天要花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去上班,这令人震惊。他说,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所在应该是如何设计和建设城市,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和愉快。

罗兰德:“(英语)报告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这个建议如何解读呢?首先要改革城市规划和设计,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来加强主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连接,避免私家车过多造成的污染和交通拥堵。修建更多的地铁、并把地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点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时,应该鼓励混合形式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内部制订灵活的分区规划,实现更密集和高效的开发,并鼓励土地密集型工业企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此外,报告还建议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推行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改善地方政府治理,调整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激励更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

中国政府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与世行开展知识合作不仅有利于利用世行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全球发展实践案例优势为中国各项改革议程提出建议,而且也有利于中国在世行平台上与其他成员国交流发展经验。罗兰德就此表示,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的一些发展投资项目所提供的资金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并且为各级政府的改革行动建言献策。世界银行将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密切合作,不断推广中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帮助更多面临类似挑战的其他国家也能尽快迈上新型城镇化之路。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