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受害者纪念碑设计方案揭晓(6:00)

纪念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受害者纪念碑设计方案揭晓(6:00)

下载

奴隶制和奴隶贩卖是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侵犯人权行为。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是奴隶制历史中最独特的一段,它持续了400年之久,约有1700万人被贩运,这还不包括死于途中的人数。如果国际社会要为缅怀奴隶制和跨大西洋奴隶贩运的受害者树立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经过两年的甄选,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回答。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联合国将在纽约总部树立一座永久纪念碑,缅怀奴隶制和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受害者。为征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教科文组织在2011年发起了一个全球竞赛。

教科文组织要求设计方案必须围绕一个主题“确认悲剧、考量遗产、永志不忘”。纪念碑必须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要能够就奴隶制和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这段历史起到教育作用,同时在建筑层面上必须能够反映所有受到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影响的地区,包括非洲、加勒比、欧洲和美洲。这座纪念碑也必须能够艺术性地融入联合国纽约总部的环境。

一个由5名国际评委组成的委员会对参赛设计方案进行评选。纽约大学历史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教授迈克尔•戈麦斯(Michael Gomez)是评委之一。

戈麦斯: “我主要感兴趣的是要找到一件作品,能够直接表述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经历以及这一贸易的重要性。我希望这一作品让能够参观纪念碑的人对那段历史以及其对不同社会造成的持续影响有所感悟。”

共有来自83个国家的310件作品参与了竞赛。评委们今年8月共聚纽约总部,对进入决赛的7件作品进行最后的评判。进入决赛的设计师带着他们的作品模型来到纽约,当面向评委们陈述其设计思想。

评委之一、牙买加国立艺术馆前馆长大卫•博克斯尔(David Boxer)表示,这场竞赛不仅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对评委也是一种挑战。

博克斯尔: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要找到一件作品,既能够表达这一悲剧本身,同时又能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带来启发性,能够展望未来,给人以希望,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两种情感融入到一个作品中。 ”

入围决赛的7件作品的作者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芬兰、法国、葡萄牙和哥伦比亚,还有一名作者是来自中国、在英国就读建筑专业的留学生王涵曦(Wang Hanxi音),她提交的作品名为《无题》。

评委之一、国际儿童艺术基金会主席阿什法•伊沙克(Ashfar Isahq)表示,他通过儿童的眼睛来对作品做评判。

伊沙克: “我与孩子们开展的工作意味着说到底我会转向我内心的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会告诉我孩子们和未来的几代人会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我通过倾听这个内心的声音来做出我的判断。 ”

在还没有正式作出选择前,另一位评委,建筑师、妇女人权倡导者和沙特阿拉伯工程师协会前董事会成员纳迪亚•巴库尔吉(Nadia Bakhurji)便表示她已知道哪件作品会获胜。

巴库尔吉: “我对几件作品有情感上的共鸣,我知道哪件作品会成功,因为这件作品的确能够激发延展性的思维,让你往后退一步并且说,我的天哪,这就是所发生的一切,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预防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呢? 同时,我所期待的获选作品要能够在教育和精神层面之间融汇贯通。 ”

9月23日、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举行前一天,评审委员会一致做出决定,来自纽约的海地裔设计师罗德尼•列昂(Rodney Leon)获胜。

列昂: “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我可以创造一个作品,影响力延续数代人,不仅在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上对许多人产生影响,而且有一种教育的作用。 ”

列昂的设计名为《回归之门》(Ark of Return)。这个作品乍看之下像一个千纸鹤,每一个侧面都呈现不同的几何形状,人们还可以从中间穿过。列昂表示,他所设计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空间,一个让人们能够与之互动的纪念碑。他希望人们在这个纪念碑中间走过的时候会‘承认(历史)、思索、冥想、反思、疗伤、得到教育、得到升华” 。

列昂: “我非常高兴,但是更多的是受到感动、感到谦卑和骄傲。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责任。我看到谦卑是因为评审委员会从那么多优秀的设计当中选择了我们的。我也想祝贺并感谢其他的参赛者,因为他们的作品也给了我灵感。我们现在觉得更加地受到了鼓舞,要去尊重这次竞赛过程,去缅怀那些逝去的人们。我们期待着进入这个项目的下一阶段。 ”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