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儿基会亲善大使:永远的奥黛丽•赫本(11:01)

儿基会亲善大使:永远的奥黛丽•赫本(11:01)

下载

奥黛丽•赫本是一位跨越文化和年代的伟大表演艺术家,你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她:美丽、优雅、睿智……但所有这些辞藻似乎都不足以描绘她,于是人们只能承认:赫本是独一无二的、是永远的。但或许您并不知道,赫本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做出的贡献也是独一无二的,其影响力也是永恒的。请听联合国电台记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电影《罗马假日》片断)

这是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一段台词。赫本用她那温柔、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我学会了怎样生活,学会了怎样融入世界,我再也不要逃避生活,再也不要逃避爱”。生活中的赫本正如这台词所说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人生,不仅用她美好的银幕形象给人们带去真善美的感悟,更在晚年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事业而奉献了自己所有的爱。

赫本:“在我有幸开始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志愿服务之前,每当我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他们的母亲所处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悲惨境地,我常常被那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所震撼。如果说我现在觉得那种无助的感觉有所减轻,那是因为我看到通过儿基会、通过其它组织、通过教会和政府——最重要的是通过那些得到了一小点帮助的人们自己,能产生怎样的改变。山一样高的可怕债务使穷人变得更穷,为此受苦最重的是妇女和儿童。我们必须为改善发展中国家儿童令人担忧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多努力,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仅仅是活命而已。而且我们要知道,这样做的财政支出对于这个世界的开支来讲简直是微不足道。只要拿出当今世界经济总量的不到百分之零点五就能够铲除最严重的贫困,在未来十年中满足穷人最基本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欠缺的不是人的资源,我们欠缺的是人的意愿。”

赫本于1929年5月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一名英国银行家,母亲则是荷兰贵族。父母的家庭破裂后,赫本与母亲辗转英国与荷兰各地居住,其时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童年的赫本患上了营养不良、贫血和呼吸道疾病。二战结束后,赫本像欧洲许多孩子一样曾得到联合国的粮食和药物救济。那时她或许根本不会想到,近半个世纪以后,她会代表联合国去看望发展中国家需要援助的儿童。

(音响:赫本在埃塞俄比亚)

赫本在1988年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后,首先出访的是当时遭受严重干旱的埃塞俄比亚。你现在听到的便是赫本在给一名埃塞俄比亚儿童喂口服疫苗。

赫本:“如果让我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语言来总结的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所有的埃塞俄比亚人民,他们所想要的仅仅是在自救的过程中得到援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的是给他们一个铁锹去挖井,千万不要让他们被迫用这个铁锹去为自己的孩子挖坟墓。”

赫本在60年代生下两个儿子后,便淡出影坛,专注于家庭,仅在70年代和80年代接了少量电影,但她将晚年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儿基会。在担任儿基会亲善大使的五年时间里,她不辞辛劳地访问了二十多个国家。

(音响:赫本与索马里儿童在一起)

1992年赫本访问了遭受干旱的索马里和肯尼亚。索马里由于内战情况尤其严峻。

赫本:“所有的婴儿都死了,那里没有五岁以下的孩子。摩加迪沙被完全毁坏。我看见无数的小骷髅坐在树下或者躺着,等待喂食。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眼睛,小小的脸上,大大的眼睛。对许多孩子来说,现在已经太晚了,但对于更多的孩子而言,我们现在伸出手还来得及。”

赫本前往土耳其考察小儿麻痹症项目,在厄瓜多尔了解街头儿童的状况,她去体验孟加拉国的小学教育,看望泰国的贫困儿童........

(音响:非洲儿童歌唱)

……并拥抱苏丹流离失所者营地里的孩子。即使是在最绝望的地方,赫本也带给所有人美丽的微笑。无论她走到哪儿,都有成群结队的孩子跟着她。

赫本:“你不用是专家便会知道那一张张小脸上大睁着的生病的眼睛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结果,是缺乏维生素A的最严重的症状,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失明,几周之后,这个孩子便会死去。每年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菲律宾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有五十万这样的儿童病例,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有失明的风险。”

每次出访归来,赫本都会举行记者会,讲述她的亲身经历,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呼喊。在最密集的时候,她曾一天接受十五次采访。她的演讲就像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一样让人感动,但毫无疑问,人们被感动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

赫本:“人们常常问我,你到底为儿基会做些什么?很显然,我的任务是提供信息,提高人们对儿童的需求的意识。要全面了解当今世界儿童面临的问题,这个人最好是一名在教育、经济、政治、宗教、 传统和文化方面的专家,我对这些领域一窍不通,但我是一名母亲,而且可以说游历丰富。人们常常以为儿基会的钱是联合国出的,但事实上,儿基会的资金并非来自联合国,也不是来自政府,儿基会的资金完全是基于政府、公司和个人的自愿捐助。儿基会拨付的资金也不会交给政府,而是直接转化为援助,变为医疗器材、技术设备和补充食品等等。人们也常常会错误地怀疑儿基会人浮于事,需要很多资金来维持自身的运作。事实不是这样的,儿基会在一百二十个国家开展工作,在全世界领薪水的雇员不到两千人,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干的是外勤。这就是为什么儿基会非常依赖于那些了不起的志愿者——感谢上帝,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他们是儿基会的脊梁。就我自己而言,我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我的机票是航空公司捐助的,我住的豪华酒店也是免费的。”

除了前往世界各地的贫困国家看望儿童之外,赫本还在美国国会为儿基会游说,出席世界儿童峰会,为儿基会发布世界儿童状况报告,参加儿基会的慈善音乐会,她甚至亲自设计儿基会的筹资卡……为了表彰她所做的贡献,美国政府在1992年授予赫本民事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赫本说,儿基会给了她在生活中最悲伤的经历,但也给了她最快乐的经历。

赫本:“在我看来生活就是为了孩子、为了鲜花。我为家里的花园忙碌,就是想让植物蓬勃生长,这就好像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生存下来,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而不是残疾,让他们能够发展,有能力去拥抱未来。”

赫本在92年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之行归来后便觉得身体不适,后来确诊为癌症。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的家中去世。为了纪念她对世界儿童福祉的贡献,她的两个儿子设立了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如今这个基金会的网站就是赫本的官网。

赫本曾有一句名言:要想眼睛漂亮,就去看别人的优点;要想嘴唇漂亮,就只说善意的语言;要想身姿漂亮,走路的时候就想着你从不孤单。的确,美丽、善良、胸怀大爱的赫本心里装着全世界的儿童,她永不孤单。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