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国部长齐聚罗马 共商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6:16)

22国部长齐聚罗马 共商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6:16)

下载

2012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普遍上涨。粮价上涨不仅将会影响到面包和食品加工,也会影响到牲畜饲料并最终推高肉类产品的价格。在最贫困国家,居民每天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购买食品,因此粮价上涨对全球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10月16日,22国同粮食安全有关的部长齐聚意大利首都、粮农组织总部所在地罗马参加了一次有关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价格波动的会议。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发生时,稻谷价格上涨了两倍多,给贫困人口、尤其是亚洲贫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小麦价格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50%;玉米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45%;大豆价格自6月初以来上涨近30%,自去年年底以来涨幅近60%。专家预测,至少在2015年之前粮价会持续波动,涨幅超过平均水平。

为了应对粮食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挑战,10月16日,在“世界粮食日”前夕,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农业部长聚集罗马,共商国际应对策略。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日本、葡萄牙、巴西、希腊、匈牙利、埃及、黎巴嫩、孟加拉国、乍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危地马拉、厄瓜多尔、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拉利昂、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的22个国家的部长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即如何提高农业市场的透明及如何更好地协调国际行动;如何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如何限制过度的粮食价格波动对最脆弱人口的影响。

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在此次部长级会议表示,要控制持续的粮食价格波动需要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得到改善。

达-席尔瓦:“粮食价格和波动在近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在中期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在这一情形之下,改善全球的粮食安全治理至关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粮食价格波动时,一个国家想要维持本国的粮食价格稳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全球农业现状和前景的相关信息,影响着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利于市场有效运行。政府和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好的信息,可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的良好运作,还能奠定政策选择和市场行为的基础,从而降低因恐慌造成价格暴涨的可能性和幅度。因此,提供有关作物供应、需求、库存和可供出口量的可靠、最新信息,有助于降低价格波动性。

2008 年和2010 年粮价暴涨,暴露了在市场信息系统和协调行动与政策响应方面的一些弱点。其中包括缺乏有关作物供应、需求、库存及尤其是国家和地区出口可供量的可靠和最新信息。

去年6月,20国集团创建了“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作为20国集团应对粮食价格波动行动方案的一部分,以确保国际协调、信息和市场透明化得到改善。作为时任20国集团主席国,法国筹划并发起了这次有关全球农业治理的部长级会议。法国农业部长勒•福尔(Stephane Le Foll)主持了这次会议。

从今年10月2日起,美国接替法国担任新一任主席国。美国代表雷恩(David Lane)在罗马有关粮食价格波动的会议上发言指出,适当储存粮食,以备万一是必要的,但为了应对价格波动,大批量储存粮食将会扭曲粮食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

雷恩:“总的来说,美国反对建立地区或全球粮食储备,以应对价格波动。国家储备在粮食安全的范畴内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地区储备在后勤和管理方面的成本则是巨大的,有可能会消耗用于保持粮食可持续状态的有限宝贵资源,如为定向的粮食生产者提供支持、为贫困的消费者提供安全网、对运输、分配和基本设施进行投资。大规模的储备还会导致囤积居奇、粮食系统的腐败。同时,由于向市场投放粮食的时机和数量通常不透明,因此为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早在1974年,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便酝酿成立了审议和落实粮食安全政策的政府间机构——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2008年4月,联合国系统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议决定,联合国将建立一个由秘书长领导的“全球粮食危机工作组”,对当前的高粮价危机采取紧急和中长期应对策略。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在此次罗马会议上表示,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全球粮食危机工作组和20国集团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将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稳定全球粮食价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达-席尔瓦:“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方面,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而使其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最具有包容性的政府间论坛。潘基文秘书长建立了全球粮食安全高级别工作组;20国集团在去年成立了农业市场信息系统。我们正在建立的这一新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将成为一个即将出现的新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