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频繁登陆东南沿海 气象组织专家通俗解读(7:56)

台风频繁登陆东南沿海 气象组织专家通俗解读(7:56)

下载

入夏以来,中国东南沿海频频遭到台风和热带风暴的袭击,在过去两周内就有达维、苏拉、海葵三个台风相继在江苏、福建和浙江沿海登陆,与以往相比,这种现象是否异常?此外,悟空、科罗旺、珊瑚……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台风的名称又是由谁来命名的呢?带着种种关于台风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旋计划处科技官员彭涛涌。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记者:今年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似乎非常频繁,在两周之内就有三个台风相继登陆,从历史上来看,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台风是否真的非常活跃?

彭涛涌:“目前是台风季节的鼎盛期,7、8月份属于比较多的,9月份也是属于比较多的,台风季节一直要到10底。但是今年的台风季节还没有结束,目前这几个月属于比较频繁,整个季节现在还不好说。”

谈到造成台风今夏频繁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原因,彭涛涌表示,很多人可能会将其归咎于气候变化,但由于台风的形成是在满足某一条件下的综合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原因,所以台风科技界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

彭涛涌说,尽管对于中国来说,今年台风的登陆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要多于往年,但从西北太平洋地区来看,情况基本正常。彭涛涌进一步指出,从历史上来看,西北太平洋区域四季都有台风,例如,2001年12月底,台风画眉使新加坡遭受了有史以来首个出现在12月份的台风,出现了强风和大雨天气;2004年,日本在整个台风季节遇到了10个台风,其中有9个登陆,虽然局部情况异常,但从整个区域来看,仍属正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旦世界各地即将出现台风、飓风、寒潮、海啸等灾害和极端天气情况,世界气象组织往往会发布相关信息以及预警。那么,与各国气象机构发布的气象预报和预警相比,气象组织发布的信息有何异同,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彭涛涌解释说,作为一个拥有188个会员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事实上,世界气象组织并不负责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以热带气旋计划为例,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为各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共享、预报服务等措施,使可能受台风或热带气旋影响的国家的受灾程度降到最低,尤其是将生命损失到最低。

彭涛涌:“各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在这一框架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共同防御台风。因此,以东京台风中心为例,它为西北太平洋台风委员会各国提供有关台风的advisory, 也就是相当于一个预警的建议,那么这个建议能不能用,用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各国。你也可以不用,你也可以修改。因此,总的来说,对于任何灾害以及正常天气的预报和预警都是国家的责任。以我们热带气旋计划为例,平时我们主要是建立一个以区域为单位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系统,由各成员国资料共享承诺支持,台风委员会对于特定区域有一个台风业务运行作业计划,规定了各成员国的责任,比如在资料共享方面,一些平时不交流的资料,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就要交流,总之,有一套流程和程序。这个程序确定后,一旦发生台风,区域台风中心就将提供路径、强度、风暴范围等信息给各成员国。然后,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成员国,比如说,中国就会把这个建议作为决策的一个参考,做出自己的预报和预警决策。”

很多人对台风的命名产生过各种各样的遐想,甚至有人给世界气象组织写信,要求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台风。那么,苏拉、达维、海葵……这些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彭涛涌表示,首先,世界气象组织不负责台风命名的工作,台风的名称由气象组织的成员国分区域进行推荐;其次,与飓风的名称往往源于人名不同,台风一般不会以某个特定的人名来命名。此外,各国在推荐台风的名称时,也会优先考虑那些朗朗上口,容易被人们记住的名字。

彭涛涌:“那么,(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以区域为范围。比如台风委员会,在定期召开界会时决定一个名单,这一名单由各成员国建议,比如,海葵这个名字是由中国推荐的,然后提交到台风委员会,经讨论同意后,排序,再由气象组织热带气旋计划宣布。”

记者:按您这么说,这个名单是固定不变的,不是说每年都采用一组全新的名单?

彭涛涌:“在台风委员会是按提名国家名字的(英文)字母顺序来轮换,每个国家都提供了若干个名字,然后按照国家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使用,在5组名称用完之后,重新轮流使用。一旦某一年,某一个台风造成了很大的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家认为如果再继续使用这一名称就可能伤及人们的感情,就会把它从名单当中去掉。如果被去除的名称是由美国提名的,那么就会让美国再提交一个名称作为补充,经委员会讨论通过之后,就可以确定了。”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