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中国缺乏专业助产士与剖腹产过多的现状——专访生殖健康专家庞汝彦(10:57)

如何改变中国缺乏专业助产士与剖腹产过多的现状——专访生殖健康专家庞汝彦(10:57)

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6月20日联合发布了首份《世界助产服务状况》报告。这份报告考察了58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助产士的状况,其中没有包括中国。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助产服务的情况,我们采访了在围产医学方面有着近20年临床和教学科研经验的庞汝彦博士,她在退休前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公室生殖健康高级项目官员。

庞汝彦在采访中对中国目前的高剖宫产率表达了担忧。她指出,中国每年出生的1300万新生儿中有近一半是在手术刀下降生的,没有医疗指征的剖宫产不仅使几百万妇女"从顺产变成了难产",除了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外,还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

庞汝彦:"世界卫生组织做一个Global Survey(全球调查), 我们是随机地取了两个省,加一个首都北京,就算三个省。每一个省随机地取7个医院,一共是21家医院。在三个月的时间,分娩了1万4千多个妇女,剖宫产率是46.5%,那就很高了,接近50%了。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他24个国家里,平均的(剖宫产率)是25.3%。所以说中国在这个方面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承认是最高的。"

在中国,剖宫产存在着地区不平衡性。在沿海地区,剖宫产率超过50%,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70%或80%。庞汝彦分析了造成发达地区高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

庞汝彦:"大家就觉得,剖宫产不疼,时间短,我30分钟进到手术室就出来了,很多人想的就是怕疼、怕受罪。比如说,我去调查的时候问一个妈妈,你为什么想剖腹产,还没有分娩呢?产妇旁边的她的妈妈就说了,为什么不剖腹产?我们那时候生孩子受了大罪了,那是因为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不能再让我的女儿受罪了。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中国还有一个因素,因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四、二、一家庭,那么多的长辈给这一个怀孕的妈妈特别大的重视,很多孩子出生体重都特别大,像3.5公斤的就很普遍,大夫很害怕出来以后有什么问题,所以就给剖了。另外,产前教育做得不够,把怀孕的妈妈当作大熊猫了,要好好地喂她,营养过剩,孩子都长得很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计划生育,她就生这一个孩子。如果我要生两个、三个孩子,第一个我就得考虑要不要剖。如果我要剖的话,生第二个、第三个就有问题了。如果就生一个,她就不用考虑后面有没有问题。另外,这么多的家庭就等着这一个孩子,期望值特别高,把大夫、护士产科的这个职业变成一个高风险职业,出了问题了,如果给剖了,就没问题了。如果没给剖腹产,做了半天的工作,真出现窒息了,或者什么问题了,那医护人员就要承担责任了。所以这种医疗纠纷特别多,所以大夫、护士为了躲避这种医疗纠纷、减少这种压力,所以剖腹产也多。"

在西藏、青海和云南等西部山区,医疗服务欠缺,剖宫产率仍在5%以下,许多产妇出现难产也未能及时进行手术。2009年,中国孕产妇的平均死亡率是约每10万活产婴儿有32人死亡,东部地区是19人,而西部地区则达到48人。从人数上来说,全国当年有5000-6000名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过程中死亡。

庞汝彦强调,在贫穷落后地区要加强能力建设,让当地医疗系统在面对难产时有能力开展剖宫产,挽救母亲与婴儿的生命。她同时对那些不必要的剖宫产造成的健康后果表达了担忧。

庞汝彦:"自然分娩、阴道分娩是人类的自然的繁衍过程,你能把50%的孩子从肚子里拿刀拿出来,这肯定是不对的,肯定是违法自然的。而违反自然就要受到惩罚。对妈妈来说,通过自然分娩生完孩子应该就没事儿了,而对她切了一道,生理的问题变成医疗干预了,然后有麻醉的意外、有出血的意外。不管有没有意外,她是一个病人了。经过我们对1万4000多母亲做完破腹产后的调查,妈妈出血、或者妈妈住了高危的ICU(重症监护室),这些都比自然分娩要高得多。从长远来说,比如说她要生第二胎的话,疤痕子宫或者对以后的手术都会有影响的。对孩子来说,(这方面的)研究的是很多的,比如说破腹产的孩子有运动失调的情况,过敏的多,哮喘的多,这种研究都是存在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在国际上,产科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的职业和责任极为明确。但在中国,严格来说,在职业划分和医疗教育中都不存在助产士,这也是造成产科医疗干预过多和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

在多数西方国家,助产士需要在接受大学四年护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再经过18个月的专门培训和资质考试之后,才能成为助产士。中国助产士的来源以中专和大专毕业的护士为主。她们的助产技能多是经过在产房有经验的护士通过非正规的师徒式的传授得来,这种传授方式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其质量很难加以保证。以北京大学的护理系为例,大专生在产科见习时间为一周,生产实习三周;本科生在产科见习时间仅为一天,生产实习三周。随着医院剖宫产率的提高,不少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连一例自然分娩都没见过。

庞汝彦:"1928年我们建立了第一所助产士学校,到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助产学校已经是蓬勃发展了,很多了。当文化革命的时候,就把助产士取消了,就觉得培养医生和护士就够了。到后来文化革命完了以后,大家觉得这支队伍还是很需要的,因为我们不能说每一个接生都要大夫接生,大夫培养起来他的代价就比一个助产士要多多了。很多人就提出来要恢复助产教育。另外助产士应当是介于产科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所以就觉得这个职称系列也应该有,过去这个职称系列也取消了,就没有,现在也是,就算你是助产士,但是在医院里提升的职称里没有助产士,就是大夫和护士,你技术再高也是护士,都是大夫接生或者护士接生,所以对于自然产的一些问题,就没有很好的能力了,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正规的助产教育。"

由于中国在助产领域缺乏完善的临床、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体系,在这方面也难以同国际接轨。中国到目前仍然没有成为由75个会员国和88个助产协会组成的国际助产联盟会员,仅以观察员身份到会,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

庞汝彦表示现在不少人都提出要求在医疗教育体系中单独设置助产专业学科,并在医疗机构中设立助产士职称系列,同时开展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加强对中国专业助产士队伍的建设。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在其2011-2015年的国别方案中将协助中国卫生部加强培训和倡导,推动助产职业制度化的进程。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