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致力推广害虫防治方法 -- 昆虫不育技术(9:02)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致力推广害虫防治方法 -- 昆虫不育技术(9:02)

下载

所谓昆虫不育技术,是通过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比如伽马、X射线导致昆虫产生不育的方法。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司长梁劬在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表示,由于昆虫都存在性的本能,它会寻找配偶进行交配,以便繁殖后代,因此,昆虫不育技术可以使一种昆虫达到灭绝种群的效果。

梁劬:"我们可以建立人工饲养昆虫的工厂,大量地饲养这种昆虫,而且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蛹的后期或成熟期,对那个雄性昆虫进行辐照处理,从而,造成这种雄性昆虫的不育。最后,我们将这种雄性不育的昆虫释放到大自然里去。这些不育昆虫可以追寻这些雌虫,野生的雌虫,并跟其进行交配。而且跟野生的这种雄虫进行竞争。与这种野生的雌虫进行交配,从而导致雌虫不育,它产下的卵都是不育的,从而达到一种灭绝一种昆虫后代的这样的一个目的。"

昆虫不育技术的针对性比较强,必须事先对昆虫的遗传性状、习性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之后才能确定是否适用。梁劬介绍说,昆虫不育技术主要用于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和少量的一些鳞翅目的害虫。目前这一技术已成功对螺旋蝇,各种果蝇,尤其是地中海果蝇、瓜实蝇、采采蝇等害虫进行了有效的繁殖控制。同时,梁劬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联合司下面的研究室正在开展对蚊子不育技术的研究。

梁劬:"目前世界上大约有近30个国家拥有昆虫不育繁殖所需的设施;近40个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技术的实际应用;大概有80个国家已经开始研究,或者正在研究这种技术,以便进一步应用这种技术来防治农业的主要害虫以便提高农业生产。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粮农组织联合司以及它下属的研究室在研究和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方面起到了领先作用,对支持和协调全世界各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梁劬指出,与传统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相比,昆虫不育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效果长、收益高等显著的优点。

梁劬:"第一,它保护环境。用昆虫不育技术,这种生物防治的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力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它还不会波及那些有益的生物。第二,可以灭绝某种昆虫的群体,因为用这种技术,昆虫自己追寻雌性的昆虫,与它交配,所以可以达到灭绝这种昆虫的目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其他的技术能够有效的灭绝一种昆虫群体的,只有昆虫不育技术。第三,它可以起到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办法,也就是我说的这种预防的办法。第四,它经济效益特别高,开始的投入的时候稍微大一点,但最后面的经济效益相当高,比如美国在灭绝螺旋蝇这场战役中,他最后统计的结果是1:10。也就是投入1块钱,最后效益是10块。日本在瓜实蝇的灭绝战役中,经济效益是1:30。"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昆虫不育技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梁劬表示,这一技术目前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梁劬:"它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哪呢?第一,它对昆虫有针对性,有些迁飞性的昆虫,它的效果不大好,就是,不是所有的昆虫它都能用。第二,这种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是具有公益性的效益,也就是说必须由国家,或者公益单位来进行统一协调,大面积的进行。所以呢,不是某个农场或者某个农户,他自己一家一户可以做到的。必须是由政府来投入,所以呢,前期投入比较高。第三,它需要一定的高技术,包括对这个昆虫的遗传特点,生物习性的研究需要一些高技术。但总的来说,昆虫不育与其他一些传统技术相比,它具有一些相当大的长处和优势。"

对昆虫不育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美国成功利用昆虫不育技术灭绝了一种危害热血动物,包括人、牛、羊、猪,还有一些野生动物在内的昆虫-螺旋蝇,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梁劬:"这种螺旋蝇可以在人的或者动物的伤口进行产卵,然后这个卵在人的伤口皮肤底下产生蛆,然后幼虫靠撕裂人类的或者动物伤口所流出的一些体液,包括血,维持通过扩大伤口,增大感染,从而造成对人的体质或者动物的体质进行破坏,最后导致死亡。这个人的死亡率高达10%。这个昆虫还有一个特点,它生活的密度比较低,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也就是几百只这种昆虫,不容易用化学的办法去剿灭它。美国统计,螺旋蝇的危害至少有一亿美元的损失,墨西哥报道他每年至少300万美元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定在它的东南部地区,在50年达末,启动了这个灭绝的计划,用这个昆虫不育的技术进行灭绝。57年开始,在两年之后,在60年代初,美国就成功的灭绝了这种螺旋蝇。墨西哥地区也是在两年之内,就把这个螺旋蝇给灭绝了。"

墨西哥在消灭螺旋蝇后,又启动了针对严重危害水果和园艺作物的害虫--地中海果蝇的项目。在1979年到1982年三年的时间里,墨西哥在整个境内根除了地中海果蝇,为该国水果的生产,以及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国际水果贸易创造了极大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非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坦桑尼亚成功灭绝了会造成人类患上昏睡病、牲畜繁殖能力下降的采采蝇,也称贫困虫。

在中国,昆虫不育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并初见成效,但到了9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出现了停滞。直到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生产大幅增加,中国政府再次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引起了重视。

《昆虫不育技术:原理及在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是一本全面介绍昆虫不育技术的科普性读物。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的推动下,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这本书的中文版将在中国出版发行。梁劬表示,这本书对于幅员广阔、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劬:"这本书,应该说是存在的意义非常大。它的内容涵盖了昆虫不育技术的原理、实用技术,以及它的应用前景。所以,不仅可以作为大学里面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科技人员的一种工作手册来经常查询里面的具体技术。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政府官员作为一种科普性的读物。这本书的出版应该说对中国未来,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的应用昆虫不育技术来防治农业上的害虫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朱绫绫,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