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机构报告:加强管理游乐船只生物污损问题,防范外来入侵物种传播

游乐船只的船体生物污损问题造成外来入侵物种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Unsplash/Matthew Wheeler
游乐船只的船体生物污损问题造成外来入侵物种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联合国机构报告:加强管理游乐船只生物污损问题,防范外来入侵物种传播

气候变化与环境

由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海事组织带头成立的“全球生物污损伙伴项目”今天发布报告,为不同类型的休闲游乐船只管理生物污损问题并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提供指南。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定义,船舶的生物污损通常指的是船体污损,即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水生有机体在船体浸入或暴露于水环境中的表面和构筑物上的不良积聚。报告指出,在游乐船只下水仅数小时后,其船体就可能出现生物附着。

生物污损助长物种入侵

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游乐船只船体上的生物附着可以而且确实能够使非本地物种在不同水体和海岸线之间转移,进而使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杀手虾”、海鞘以及长柱尾突蚤都是典型的实例。

报告强调,外来入侵物种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对其在海洋环境中的治理尤其具有挑战性。因此,应对其负面影响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防止其扩散到新的水域。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全球环境基金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1年启动了“全球生物污损伙伴项目”。该项目举办的第二届研发论坛目前正在英国伦敦进行之中,其间推出的这份最新报告就旨在通过应对游乐船只船体和其他区域的生物污损问题,来阻止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

不同船体的应对

报告指出,总体来说,对于拖船及便携式船只等能够脱离水体存放的船舶,依靠干燥的储存环境就能避免水生有机体在船体上的积聚。尤其是针对“杀手虾”这类无法在干燥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检查、清理、干燥”已成为阻止其传播的“铁律”。

而对于需要保持漂浮的船舶来说,防污涂层是一种必要的保护手段。除了船体以外,包括舱底、储物柜、冷却系统这些所谓的“缝隙区域”也是生物安保措施需要考虑到的地方。

此外,报告还专门提醒,桨板以及潜水服和涉水裤等衣物也有可能携带潜在入侵物种的幼虫。

避免“一刀切”

不过,报告也明确提出,对于管理生物附着带来的污损并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一些附着船体的物种表现出广泛的特征和适应性,同时船舶的类型、材料和用途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报告建议船只使用者根据其作业环境的具体特点和所拥有的船只类型进行分析,采用组合型的防污损措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