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新冠大流行后的世界应超越复苏 走向可持续发展——专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秘书长徐浩良

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管制部分放开后,居民戴上口罩重回深圳罗湖东门老街。
摄影: 满爱华
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管制部分放开后,居民戴上口罩重回深圳罗湖东门老街。

【专题报道】新冠大流行后的世界应超越复苏 走向可持续发展——专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秘书长徐浩良

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几乎同时袭击了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并在所有层面上令人类发展遭受了巨大打击。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来说,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所遇到的最严峻的危机。但这场危机也提供了一个契机,促使人类去思考造成疾病大流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促使各国政府打破以往的束缚、采取一些在“常态”下不会采取的政策。如果这些政策得当且具有前瞻性,将会成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帮助人类摒弃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走向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就此话题,联合国新闻日前采访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开发计划署政策和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从事发展的全球网络。它倡导变革并为各国提供知识、经验和资源,帮助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开发计划署在166个国家进行发展援助,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帮助各国应对其面临的全球性的以及国内的发展挑战。该署最近发表了一个题为《超越复苏:走向2030》的报告,对各国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促进复苏的政策选择提供了建议。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开发计划署政策和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大流行对人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徐浩良:“2019冠状病毒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非常之大。21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受到影响,将近有1200万人已经感染病毒,53万人已经因病死亡。造成大流行的因素和过去几十年对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的不重视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冠状病毒病实际上是一个人畜共患病,它传播的根本原因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生态恶化的加剧,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加剧。这种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不尊敬,实际上降低了人畜传递患病传播的门槛,增强了这种病毒产生和广泛传播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对过去这种不可持续性,并严重影响全球共同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问题不重视的话,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门槛会不断的降低,类似这样的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还会不断递增。”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秘书长徐浩良
图片: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秘书长徐浩良

 

徐浩良表示,2019冠状病毒病集中揭示了环境、健康和经济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共生性和各自的脆弱性。

徐浩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由医疗卫生方面的疾病所引起的全球性危机,已经转化成一个发展的危机。因为它产生的影响,传播的途径,造成的次生危机和挑战,是不断延展且逐步递增的:从一个疾病开始,由于保持社交距离的必要性,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包括生产的中断,经济活动的中断,社会活动的中断,导致公司裁员,生产、交易成本增加,国际供应链、甚至价值链的中断和缩减,还包括教育中断,社会矛盾加剧等等。所以这个疫情是对我们发展模式的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样能够应对从一个看似单一的危机,到一个涉及全社会、我们整个人类生活这样的一个危机。现在怎么应对?以后怎么应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今年6月份的估计,由于内需、供应链、贸易与金融交易严重中断,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的经济活动可能缩水7%,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收缩2.5%,亿万人可能将陷入极端贫困。徐浩良表示,这场健康和经济双重危机对人类发展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徐浩良:“这次疫情是过去30年当中,第一次挑战了人类不断持续发展的趋势,而且是从一直不断发展上升的趋势,第一次回到了倒退的趋势。我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过去30年一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其中包括一个人类发展指数,今年是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次出现了下降。因为应该接受教育的人口不能够继续受到教育,4亿个工作岗位受到影响,因为各种原因收入受到影响,卫生健康也指标受到影响。”

 

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期间智利的一家主要批发市场
© FAO/Max Valencia
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期间智利的一家主要批发市场

 

徐浩良曾长期在发展中国家工作,并担任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局长,因此非常熟悉亚太国家的情况,更关心这些国家在大流行中的处境。

徐浩良:“亚太地区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也是服务业非常发达的一个地区。在服务业和制造业受到影响之后,就导致这些产业大量地裁员,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旅游业也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亚太地区旅游业非常发达,而且旅游业是一些国家单一的收入来源。航空业,酒店业,包括给这些旅游企业提供供应的一些产业都受到影响,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一些比较脆弱的人群被推向贫困的可能性增加了。因为在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占企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所谓非正规的就业占私营部门工作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在亚太地区,疫情对普通老百姓的冲击实际上非常之大。 ”

中文中“危机”二字的组成耐人寻味。“危”代表着“危险”,但“机”则象征着机会,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同时存在。徐浩良表示,当前关键的问题在于怎么样利用好危机中蕴藏的“机会”,做出一些能够对发展趋势有正面影响的决定。

徐浩良:“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危机认真地反思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危机?是什么样的根本原因?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每年有相当于法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的面积的森林——原始森林,会被毁掉。那么结果是什么?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动物生存的空间会受到压缩,迫使动物和人类之间出现病毒传播。如果生态环境不保存好的话,水资源会受到影响,土地资源会受到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受到影响,等等。所以,所有的国家必须要认识到生态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性,必然对整体发展的其他领域同时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之外,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严重地撞击着人类社会的所有经纬,任何其他的薄弱环节都暴露无遗。徐浩良表示,这些薄弱之处也正是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政策应当着力的地方。他指出,恰当的政策将成为推动各国乃至全球应对此次危机、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

徐浩良:“贫穷国家里面包括比较富裕的人口或最贫困人口的,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那么这对决策者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也会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决策怎么做?是考虑既得的或者少部分人的利益,还是考虑长期的国家整体层面的利益,甚至是全球的利益?怎么样能够化解现在的风险,缓释并弥补缺陷,避免民族主义或者民粹主义的产生,解决现有的系统当中一些垄断现象,像供应链?怎么样能够变得更加有效,而不是从单一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来解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给我们将来的发展也会提供很多机会。”

开发署在《超越复苏:走向2030》报告中确定了七个转折点,其中包括四个重要领域:加强治理,建立新的社会契约;扩大社会保护,根除不平等;建设绿色经济,重新平衡自然、气候与经济;数字化颠覆与创新。

徐浩良解释了新冠大流行之后,人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新的社会契约。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一场展示中,代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年轻人排队等候。
联合国图片/Laura Jarriel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一场展示中,代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年轻人排队等候。

 

徐浩良:“所谓社会契约,就是政府要对国家的公民负责,同时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发展目标又有一个如何确定的贡献和责任。现在危机发生了,政府怎么样来满足很多老百姓的生存需求?社会保障的问题怎么来解决?是不是可以考虑实施最低收入保障?这些作为一个政策问题是大家之前都避免讨论的一个问题。这次危机让1亿人口退回到最低贫困线以下,那么社会契约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如果我们考虑这些问题,对将来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另外,比如说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只是少数人得利的话,毕竟是不平衡、不稳定的。那么就要利用危机,在将来的发展政策制定过程当中,保证和增强包容性,包括性别平等。妇女在疫情当中受到很大影响,很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妇女,但是妇女在家庭中也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现在居家办公,妇女的工作量又增加很多。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非正式性的工作占经济总量的体量非常之大,其中女性占比非常大。那么在我们将来的政策中怎么样重视包容性也是我们所谓的复苏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超越复苏:走向2030》报告指出,今天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决策,可能会成为一个转折点,让我们的生活和地球从此走向美好未来的发展模式。对 2019 冠状病毒病的前瞻式反应可以终结这样一个时代:所生产的食物有三分之一被浪费,而同时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在忍受饥饿;补贴化石燃料的支出是可再生能源的 10 倍;还有 20 多亿人生活在脆弱、冲突或暴力之中。

徐浩良强调,前瞻式的应对策略可以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徐浩良:“如果说我们把一些转折点能够用好的话,包括确实增强社会企业契约,以人为本,进行能力建设,以健康为焦点,集中解决一些收入不平等

的问题;另外强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把可持续的增长和碳排放脱钩;构建多元性,数字领域发展机会,推进和平进程,以及我们共同合作,建设和增强抗击灾难和冲突的韧性,我觉得我们将来的复苏,以及此为契机实现超越发展也是很有希望的。”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