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华四十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角色转变折射出中国的可喜发展历程 

2017年6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对索马里紧急粮援启动仪式。
图片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提供
2017年6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对索马里紧急粮援启动仪式。

【联合国在华四十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角色转变折射出中国的可喜发展历程 

联合国事务

作为联合国抗击全球饥饿的前线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WFP)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组织。自1961年成立以来,它致力于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所需食物,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1979年,粮食计划署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五家联合国机构之一,在中国“安营扎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中国消除贫困、减少饥饿的努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从一个接受援助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的国家,这一发展历程也使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纪念联合国进入中国40周年之际,联合国新闻记者李茂奇前往北京,对粮食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了这一历史变迁的来龙去脉。  

197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始进入中国开展援助行动,当时中国平均每3人就有1人处于饥饿状态。自1979年至2005年,粮食计划署在中国成功实施了超过10亿美元的扶贫和灾后重建项目。在此期间,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12亿美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援助行动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援助行动。  

 

1984年11月14日,河北衢州市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布朗在河边衢州种下友谊树。
图片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提供
1984年11月14日,河北衢州市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布朗在河边衢州种下友谊树。

 

屈四喜:“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应该追溯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粮食计划署进入中国。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比较困难,生活水平较低,温饱还是个问题。在那个时候,粮食署的工作是帮助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取得一些发展,解决温饱和消除贫困问题。从1979年到2005年,粮食计划署总共在中国实施了70个无偿援助项目,直接受益人口为3000多万。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粮食计划署的援助项目。最初的项目涉及海外华侨归来在农村的一些安置项目,后来逐渐发展到帮助中国农村的部门经济发展,如乳品业、水产业和三北防护林。此后是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期间还包括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时,粮食计划署向中国提供8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总体而言,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帮助生产、解决温饱问题,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坡改梯、旱改水、乡村道路、水渠和水库、栽树、打水井、搞培训,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农村非常需要的基础设施,应该说这些项目对项目区的脱贫和解决温饱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些项目公认可持续性非常好,很多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消除饥饿进程的推进,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05年结束了在华援助项目。屈四喜表示,从2016年开始,粮食计划署同中国的合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从过去粮食计划署的一个主要受援大国,变成了粮食计划署一个非常重要的提供对外援助的国家。  

 

1985年10月,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人员在山西乡村道路建设项目点,该项目覆盖了山西的16个县。
图片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提供
1985年10月,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人员在山西乡村道路建设项目点,该项目覆盖了山西的16个县。

 

屈四喜:“粮食计划署对中国本身的粮食援助实际上在2005年就停止了,因为中国本身发展了。粮食计划署要把它的宝贵资源用在更加急需援助的地方。所以从2006年到2016年这11年间,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办公室实际上缩小了。在2016年年初,双方决定重新加强双方的合作。这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本身,从个人、单位到国家与过去相比变得更加富有,与许多联合国机构依靠会费的形式不同,粮食计划署的主要资源来自成员国认捐,从这个角度上看,粮食计划署认为在中国募集资源的潜力比较大。二是考虑到南南合作的兴起,所有的联合国机构都强调要将南南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粮食计划署也不例外。它在2015年就通过了一个有关南南合作的政策性文件。中国在南南合作,尤其在农业农村领域方面,毫无疑问是一个主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成功范例。粮食计划署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在自己所服务的有关国家和地区,通过分享中国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来帮助粮食计划署的项目更好地得到实施,来帮助受援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减贫和减少饥饿;第三,中国仍然存在一些贫困人口,虽然与过去相比,数量大为减少,但到2017年底还有3000多万。这3000多万人的扶贫工作更为难做,属于扶贫的硬骨头。那么粮食计划署希望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中国开展一些创新性的示范项目,使这些项目能在中国国内其他地方得到复制,进而再推广到其他国家。”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平均每年向约80个国家的9000多万人口提供援助。平均每天,世界粮食计划署会有5000辆卡车、20艘船和92架飞机向最需要的地区输送粮食和其他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约1.5万名员工,其中逾90%都驻扎在受援国家,而且大多是偏远、艰苦的地区。  

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在2016年时大概只有5到6名工作人员,随着业务的发展,现在已扩充到20多人,尽管如此,由于业务需要,人力仍显不足。  

 

世界粮食计划署向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粮食物资。
图片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提供
世界粮食计划署向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粮食物资。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资金全部来自自愿捐赠,2018年世界粮食计划署筹集到了74亿美元。屈四喜表示,2016年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重组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加大在中国的筹资力度。  

屈四喜:“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筹资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涉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政府捐资。这主要通过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认捐。根据政府分工,所有的国际机构在中国都有一个归口的窗口业务单位。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对口窗口单位是中国农业农村部。2016年后,中国对粮食计划署的捐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长;第二方面,我们开展同企业的合作,希望企业捐资。随着自身的发展,许多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责任感,他们愿意利用相关的平台展现自己在这方面的爱心;第三,中国是人口大国。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展现一份爱心,帮助其他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积极同腾讯、美团和阿里巴巴建立众筹这一捐资平台。应该说这方面的筹资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粮食计划署的领导层现在特别强调要加强与企业和大众,如众筹,这种形式的合作。”  

屈四喜表示,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国内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力与伙伴一起合作,在中国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扶贫项目。 

2019年我们将会有两个新项目上马。一个是甘肃的富锌马铃薯生产,它针对小农。另外就是学龄前儿童营养项目可能会推广到广西。---粮食署驻华代表屈四喜

屈四喜:“2018年我们有两个项目在实施。一个是在安徽金寨猕猴桃的种植,帮助组建贫困农户合作社,使其加入当地的合作联社,使他们生产的猕猴桃与市场更好地进行连接。当然我们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培训。同时,我们平行地在那里开展了与农村“淘宝”的合作,帮助项目区贫困农户销售猕猴桃。另外的一个项目是,我们在湖南湘西开展学龄前儿童营养项目,在贫困的农村幼儿园提供营养午餐、改善厨房设施、开展营养教育。这个项目同时与一些定点的贫困农户挂钩,让他们为项目区的幼儿园的营养午餐提供新鲜的食材,从而保证了贫困农户在几年之内拥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2019年我们将会有两个新项目上马。一个是甘肃的富锌马铃薯生产,它针对小农。铁和锌的含量对马铃薯的品质有重要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建立一个富锌马铃薯技术和产品体系,帮助那里的小农进一步发展马铃薯生产。另外就是学龄前儿童营养项目可能会推广到广西。这四个项目的资金全部来自企业捐款和众筹资金。” 

屈四喜1984年加入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承担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事务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农业项目管理。1987年至1989年和1992至1993年分别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工作。1994年,他重返农业部国际司,协调管理与粮农组织、粮食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相关合作。2000年以后的几年从事双边农业合作工作。2004年,他出任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执行多双边农业合作项目等。2012年,出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从事中国与主要农业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及有关双边农业合作工作。2016年4月,开始担任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  

 

2018年,WFP在湖南湘西启动了学龄前儿童营养午餐项目。
图片由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提供
2018年,WFP在湖南湘西启动了学龄前儿童营养午餐项目。

 

屈四喜表示,粮食计划署目前正在推动同中国在减灾防灾等方面的合作,同时粮食计划署也在推动同阿里巴巴在大数据应用和供应链等方面开展合作,促使粮食计划署的物资采购变得更加便捷,成本更低,项目定位更准确,实施更加有效。  

他同时表示,粮食计划署作为联合国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非常重视同联合国各姊妹机构的配合与合作,正在认真贯彻落实联合国所倡导的“一个联合国”(One UN One Family)的理念。  

屈四喜:“中国办公室同其他姊妹机构的合作非常不错,我们是联合国驻华办事处中一个比较活跃的机构。我们彼此之间建有相关的交流机制,例如,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同粮农组织和国际农发基金组织有一个交流组,组织相关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我们定期交流信息,交换思想,争取尽可能地联合开展一些活动。虽然大家的业务方向不大一样,但中间的确存在一些共性。我们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够使各个机构发挥自己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和相互促进这样的一个工作格局。”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