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

坦桑尼亚港口城市巴加莫约(Bagamoyo)的一所中学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下建立了雨水收集设施,改变了饮用水味道咸苦,引发学生头痛、胃痛和胃溃疡的状况。
环境署图片/Hannah McNeish
坦桑尼亚港口城市巴加莫约(Bagamoyo)的一所中学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下建立了雨水收集设施,改变了饮用水味道咸苦,引发学生头痛、胃痛和胃溃疡的状况。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今天在日内瓦发布《2019年世界水发展报告》,强调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与适当的卫生设施 ,对于消除贫困、建设和平社会,以及确保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至关重要。

这份题为《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秘书处世界水资源评估方案共同编制,指出让人人享有水资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报告表示,“获得安全、可负担及可靠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然而,目前全球仍有数十亿人无法获得相关设施。

报告指出,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与水资源相关的目标,就必须克服不平等、排斥、歧视和贫困等主要障碍。目前,世界上的富有群体通常都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水准的用水服务,然而贫困的人口为了获得质量相等,甚至更次的服务,却常常需要支付极其高昂的费用。

世界水资源评估计划协调人乌伦布克(Stefan Uhlenbrook)在报告发布仪式上表示,“为了获得一公升的饮水,贫民窟的居民所付出的价格常常要比生活在小康社区的人更高,这是不可接受的。”

居住在贫民窟中的百姓没有住址,被城市的供水和卫生系统排除在外,不得不转向昂贵的替代解决方案。乌伦布克指出,贫民窟居民“依赖卖水车、水站和其他设施”,支出的费用比普通居民高出10-20%。

而在农村地区,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水源,往往意味着从辛勤劳作聊以糊口,到通过务农获得稳定收入的巨大转变。乌伦布克表示,“极端贫困人口中有四分之三都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大多都是小户农业家庭,他们是国家食品供应的中坚,自己却不得不忍受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折磨。

“流离失所者的苦难”

报告同时阐述了难民与境内流离失所者在获取水源供应与卫生服务时所面临的挑战。

截至2017年底,冲突、迫害和侵犯人权已导致前所未有的685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另有1880万人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

大规模的流离失所让中转国和目的地国的自然资源和用水服务不堪重负,为本地居民和新近抵达的流离失所者带来影响,且可能成为双方之间不平等和冲突的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和平特使,来自约旦的苏迈亚公主在报告发布仪式上表示,尽管确保人人获得水源和卫生设施是各国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但“流离失所者的苦难也清晰地表明,确保水源供应是整个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应对挑战

报告强调,国际人权法规定,各国必须公平无私地付出努力,通过透明有效的监管和问责体系,确保人人都能享有水资源,同时增加相关领域的投资,并针对特定群体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让可负担的供水和卫生服务覆盖每一个人。

 

SDG 6: Ambitious, but not rocket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