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联合国特使强调青年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维克勒马纳亚克(Jayathma Wickramanayake)访问南苏丹。
南苏丹特派团图片/Nektarios Markogiannis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维克勒马纳亚克(Jayathma Wickramanayake)访问南苏丹。

【专题报道】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联合国特使强调青年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

和平与安全

每年的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今年的主题是“通往持久和平之路:发挥青年力量,促进和平与安全”,旨在突出青年和青年团体在维持和平与和平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维克勒马纳亚克(Jayathma Wickramanayake)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占到全球人口的近一半,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平建设工作就无法取得成功。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联合国安理会于2015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2250号决议,确认了青年对于维护和促进和平与安全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维克勒马纳亚克表示,决议中所提到的“青年、和平与安全议程”事实上是一场源于基层、自下而上的青年行动。

贾亚特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受到冲突影响的地区,青年不是被视为实施暴力的肇事者,比如作为武装团体或恐怖组织的成员,就是被看作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但这场自下而上的青年行动则清楚地表明,全球绝大多数的青年既不是施暴者,也不是受害者,他们渴望成为和平的推动者,并且已经在自己的社区内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平的事业。许多青年代表来到联合国,要求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认识到他们作为和平建设者的积极作用,‘青年、和平与安全议程’正是伴随着青年群体的这一呼吁应运而生的。”

 

在联合国开发署组织的青年训练营内,青年叙利亚难民与土耳其学生共同设计并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
开发署土耳其办事处图片
在联合国开发署组织的青年训练营内,青年叙利亚难民与土耳其学生共同设计并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

 

贾亚特玛来自斯里兰卡,于2017年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青年问题特使。作为秘书长的代表和顾问,青年特使旨在加强联合国与青年群体的联系,促进青年对联合国四大支柱工作——可持续发展、人权、和平与安全,以及人道主义行动的支持、了解和参与。

出生于1990年的贾亚特玛在青年事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斯里兰卡国内成功发起并领导了名为“标签一代”(Hashtag Generation)的青年政治和公民行动。2014年,她作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青年代表,参加了“世界青年大会”,并作为青年谈判领袖,成功推动了“世界青年技能日”的设立。目前,她正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攻读发展研究硕士学位。

她向联合国新闻表示,青年群体与和平建设工作关系密切,和平的实现离不开青年,而青年的发展也离不开和平。

贾亚特玛:“我认为,没有青年的参与,就无法实现持久的和平。我们所生活的当代世界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目前,全球有多达一半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有近18亿人的年龄在10到24岁之间,如果没有占到全球半数的青年群体的参与,和平建设就无从谈起。我们不能忽视青年群体,武断地说他们没有经验、不懂什么是和平建设、没有资格坐到和平的谈判桌前。事实上,青年在维护社区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持有不同意见的各方开展沟通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而另一方面,只有和平的成长环境,才能让青年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就业机会,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我认为,青年对于和平至关重要,而和平对于青年也同样至关重要。”

 

青年在哥伦比亚和平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地雷行动司/联合国驻哥伦比亚信息中心图片/Juan Arredondo
青年在哥伦比亚和平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贾亚特玛表示,在全球的许多地方,本地的青年和青年团体已经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与和平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贾亚特玛:“在联合国努力推动和平建设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我们都看到本地的青年团体挺身而出,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活动、维护人权、推广民主价值观,支持自由和公平的选举。

在哥伦比亚,当政府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签署的和平协议付诸全民公投时,是青年人走上街头,呼吁各方为协议提供支持;在菲律宾,青年专家是和平协议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南苏丹,青年团体推动了和平谈判的开展与和平协议的签署,如今又继续在为确保协议的落实以及社区的和平共处而不懈努力。

此外,在帮助曾经参加武装团体的青年战斗人员放下武器和重新融入社区方面,本地青年团体,以及同龄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贾亚特玛表示,近年来,她所在的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办公室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部,以及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开展了密切合作,努力确保青年不仅是联合国工作的受益者,同时也能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帮助联合国实现维持和平的目标。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协助举办了“和平杯”南苏丹足球赛。(资料图片)
南苏丹特派团图片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协助举办了“和平杯”南苏丹足球赛。(资料图片)

 

贾亚特玛:“联合国安理会在2015年通过了第2250号决议,此后又陆续通过了第2419号第2535号决议,这些决议都要求青年特使办公室开展工作,使得青年能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背景下,作为和平的推动者,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青年、和平与安全,是青年特使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我有幸前往科索沃,参加了由联合国科索沃特派团的维和人员所组织的青年大会。会上,来自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的青年齐聚一堂,针对棘手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其中有许多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与来自其他族裔的同龄人见面和交谈。能够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切,同时带去来自联合国总部最高层面的政治支持,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是我作为青年特使期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此外,我还在去年一月访问了南苏丹。这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不仅是成立的时间短,全国的人口中更有超过70%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在该国维持和平和实现民主的目标就将难以实现。访问期间,我与在和平协议签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推动协议落实的青年团体见了面,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本地青年艺术家,他们正借助艺术、文化和戏剧的力量促进和平,帮助同龄人远离暴力、脱离武装团体,重新融入社区。

 

苏丹达尔富尔,一名来自约旦的维和人员正在与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内的居民交谈。(2015年图片)
非盟-达尔富尔混合行动图片/Hamid Abdulsalam
苏丹达尔富尔,一名来自约旦的维和人员正在与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内的居民交谈。(2015年图片)

 

在塞浦路斯,青年特使办公室协助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共同启动了青年倡导者项目,重点关注维护和平与气候变化,推动青年在这两大相互关联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在维和行动第一线开展工作,拉近联合国与青年之间的距离,青年特使办公室也在联合国总部分享和推广与青年、和平与安全议程相关的工具、指南和最佳做法,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在维和领域推进青年、和平与安全议程,今年以青年为关注重点的‘维和人员国际日’就是一个例子。”

贾亚特玛表示,为了帮助青年在和平建设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各成员国可以在以下三大方面加大投入和努力,首先是设立青年联络人或青年顾问。

贾亚特玛:“联合国需要提供专门的资源和支持,以便与青年人开展合作。我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受到武装冲突或人道主义危机影响的国家访问期间,许多青年人都向我表示,有时,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联合国,该怎么样与联合国开展合作和接洽,不知道应该找谁去谈。

而在科索沃等一些地方,联合国已经在维和行动中设立了专门的青年联络人或是青年顾问,当地的青年人知道,有一个自己的同龄人,他是联合国的一份子,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提案去找他,和他谈一谈,这就为青年与联合国的接触打开了一扇门。因此,我非常希望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能够考虑在全球各地的维和行动中都设置一名青年联络人或是青年顾问,为当地的青年提供一个与联合国开展合作的契机。”

 

来自萨尔瓦多的青年飞行员梅德拉诺正在联合国马里稳定团服役。
马里稳定团图片
来自萨尔瓦多的青年飞行员梅德拉诺正在联合国马里稳定团服役。

 

其次,贾亚特玛表示,如果各成员国希望真正与青年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就需要为青年项目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贾亚特玛:“联合国通过了许多决议,强调青年在和平建设方面的作用,但却并没有为支持青年项目提供直接和可持续的资源。目前,联合国许多青年项目的资金都来自常规预算之外,或是来自一些特别设立的临时机制,无法长期持续。因此,假如各成员国真心希望将有关青年、和平与安全的各项决议落到实处,就需要为相关的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联合国才能与青年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才能为正在自己的社区内努力建设和平的青年团体提供直接的支持。”

最后,贾亚特玛强调,许多青年活动人士在参与推动和平的过程中冒了极大的风险,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联合国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保护。

贾亚特玛:“许多青年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的国家公开呼吁和平、呼吁人权,呼吁民主。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是联合国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我认为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些大胆发声的青年活动人士,因为归根结底,他们所努力推动的价值观和原则,也正是联合国所代表的价值观和原则。我谨在此,与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同仁们共同呼吁大家,在支持青年行动、彰显青年在和平与人权领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安全保护,避免让他们遭到来自政府或非政府势力的打击报复。”

 

 

钱思文,美国纽约报道。